“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。”
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,自古被誉为“九州粮仓”“鱼米之乡”,农业资源丰富、产业基础深厚、科创资源丰富,袁隆平院士用“一粒种子改变世界”的决心和实践,成为湖南科技创新最闪亮的名片。
今年3月,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,勉励湖南“要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,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,加快种业、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”,对湖南赋予重要使命、寄予殷切期望。
从濒临灭绝到产值突破近50亿元
在位于湖南长沙宁乡的湖南省流沙河花猪生态牧业股份有限公司,养殖场场长张四阳通过监控屏幕,实时查看宁乡花猪的活动和健康状况。
张四阳告诉记者,目前,公司已经实现了宁乡花猪智能化养殖,几个猪舍实时恒温控制。
宁乡花猪是全国四大地方名猪之一,已有1 000多年的养殖历史,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。然而,20世纪80年代,花猪养殖数量急剧减少,一度成为濒危物种。
2003年,为了寻找纯正的宁乡花猪,宁乡人李述初走遍了宁乡、安化等地,才寻得仅存的7头种公猪。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物种基因,经过20余年的产业深耕,在当地政府、社会各界人士的帮扶和不懈努力下,李述初创办了湖南省流沙河花猪生态牧业股份有限公司,建立了国家宁乡猪保种场、国家宁乡猪核心育种场和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,打造了“流沙河”中国驰名商标,同时宁乡猪荣获了2024年度“中国好种猪”的荣誉。
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公司自成立以来,始终重视科研工作。他们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,开展产学研攻关和协同创新。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团队、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的支持下,公司开展了“宁乡花猪亲本及其配套系生长发育研究”等系列课题研究,解析了宁乡猪种质特性,解决了近亲繁殖问题,产子数提升30%,为宁乡花猪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切实有效的系统性解决方案。
经过长期发展、科技加持,宁乡花猪从濒临灭绝发展到产值突破近50亿元的产业规模,在全国地方猪产业中名列前茅。2023年,全市宁乡花猪存栏25.17万头,出栏49.35万头,产业链综合产值达47.25亿元,品牌价值达53.85亿元。
“宁乡猪从濒危到列入国家资源保护名录,不仅是对物种的拯救,更是对民族文化根脉的守护。”印遇龙说。(记者 邵伟)
免责声明:本网站图片,文字等信息如果涉及图文版权问题,请及时通知我们,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。
来源: 千龙网